近日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、国家中医药局、国家疾控局发布《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、先进工作者及“白求恩奖章”获得者的决定》。授予326个单位“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”称号,授予749名同志“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”称号,授予30名同志“‘白求恩奖章’获得者”称号。其中,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医务科科长、副主任医师彭晓红入选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。全省仅有20人获此殊荣!


彭晓红,中共党员,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,医务科科长,医学硕士,副主任医师,黑龙江省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;市劳动能力技能鉴定委员会医疗卫生专家;省预防医学会动脉硬化预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省微循环学会委员。连续10余年荣获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;2022年受聘东北林业大学为专业硕士校外行业导师;2022年荣获龙江巾帼工匠称号;2021年度荣获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新技术奖; 2021年黑龙江省新技术奖三等奖;2018年度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十佳医生奖励;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;森工系统三八旗手光荣称号。
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
执着专注,精益求精,是彭晓红医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,在她心里医生与工匠是两种不同的职业,但对技术不断钻研、精益求精的态度却是相通的。更为重要的是,一名好医生还要有一颗守护生命的心。医生上夜班是很辛苦的事儿,但彭晓红却认为夜班是她得幸福时光,每到夜深安顿好患者,她就可以尽情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,她经常说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、新疗法才能承重起一个个生命对美好的期待,才能给予他们美好人生的新起点。她潜心钻研、精进业务,为了紧跟心血管内科领域的快速发展,她学习最新科研成果,不断更新诊疗理念,一次次提升突破技术水平,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的困扰,她把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做到完美,耐心的疏导病人如何理解自己的病情,利用自身所学和多年的诊疗经验为患者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。彭晓红自参加工作以来,凭着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患者的深厚感情,她始终把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奉献给了热爱的心血管内科,也为森工总院心血管内科的蓬蓬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。她,孜孜以求、不断探索,一直致力于心血管内科专业的临床与研究工作。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“别人不会的我一定要会,别人会的我一定要比别人做得更好”,她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2018年她牵头组织成立森工总医院胸痛中心,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,顺利通过了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,2020年协调完成森工总医院房颤中心国家认证,一年来主讲培训课程30余场。彭晓红医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二十年,在冠心病、高血压病、心肌病、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、冠脉介入与支架置入术、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等方面具有娴熟的技术及丰富的经验,近10年完成冠脉介入手术2000余例。
在彭晓红看来,除了学习,医生还需要不断地反思、总结,主动创新手术方法,只有这样,才能做到敬畏生命,对生命负责。2021年4月,彭晓红主导完成东北三省首例“绿色”左心耳封堵术,成功为80岁高龄的患者成功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房颤问题,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和赞誉。
彭晓红医生引领省森工总医院心内科走进“绿色电生理”时代。所谓“绿色”指的是利用腔内超声(ICE)指导下完成的射频消融及左心耳封堵术,不仅可以让术者清晰的看到心脏的立体结构及各个心腔的情况,而且可以更加准确定位,手术高安全性高,又可以大大减少X线暴露对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损害。
回想她走过的路,既有在平凡岗位上日复一日的坚守,也有心无旁骛、精益求精的专注,更有一颗“择一事、终一生”的匠心。